脊椎骨折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脊椎骨折又称脊柱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创伤。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合并截瘫,可终身残疾,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还会继发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其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牵引、石膏固定及手术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焦虑;2)恐惧;3)自理缺陷;4)自我形象紊乱;5)排泄型态改变:尿潴留、便秘与失禁;6)腹胀;7)体温失调;8)低效性呼吸型态;9)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10)潜在并发症--褥疮;11)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12)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和结石;13)潜在并发症--废用综合征。 焦虑 二、恐惧 三、自理缺陷 以上一~三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四、自我形象紊乱 相关因素: 1 肢体瘫痪。 2 他人评价。 3 生活方式改变:靠他人照顾。 4 心理及社会因素。 主要表现: 1 脊髓损伤后:瘫痪。 2 重视以往的外表、能力与力量。 3 重视他人的评价。 4 沮丧、自卑。 5 精神不振、睡眠差、沉默寡言。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正视现实。 2 病人积极自我修饰。 3 病人积极功能锻炼。 4 病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未瘫痪部位的作用。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解释脊髓损伤后恢复时间较长(1 年左右),只有树立信心,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配合治疗,才能减少并发症。 2 协助病人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康复和难以康复时形象)。 3 积极引导病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未瘫痪部位的功能,如截瘫病人进行坐轮椅、洗漱等活动。 4 鼓励病人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恢复自信心。 5 尽可能在语言上新生病人,避免恶性刺激。 6 生活上给予适当的照顾。 重点评价: 1 病人能否正视现实,进行自我形象设计。 2 病人能否自我修饰。 3 病人能否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并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 4 病人的人格是否受到了尊重。 5 病人的生活是否得到了适当的照料。 五、排泄型态改变:尿潴留、便秘与失禁 相关因素: 1 脊髓损伤,神经反射中断。 2 体液量摄入不足。 主要表现: 1 尿液不能排出体外,下腹部膨隆。 2 大便次数减少。 3 大、小便无意识地流至体外。 护理目标: 1 病人尿液能引出体外。 2 病人粪便能排出体外。 3 大便无意识地流出能得到控制,且皮肤无糜烂,病人身体及床上用物无异味。 4 小便无意识地流出能得到妥善护理,且皮肤无糜烂,病人身体及床上用物无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