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1、 主要症状:排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大于 3 次以上,每天粪便总量大于 200g,粪便含水量大于 80%,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 2、 伴随症状 1)伴腹痛:见于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消化道穿孔、宫外孕等急腹症。 2)伴发热: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Crohn 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等; 3)伴里急后重:见于结肠直肠病变为主者,如急性痢疾、直肠炎症或肿瘤等; 4)伴明显消瘦者:见于小肠病变为主者,如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及吸收不良综合征、AIDS; 5)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见于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糙皮症等; 6)伴腹部包块: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Crohn 病及血吸虫性肉芽肿; 7)伴重度失水者:见于分泌性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或尿毒症等; 8)伴关节痛或肿胀者:见于 Crohn 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结核等; 9)便血:见于痔、肛裂、直肠肿瘤; 10)黑便: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分型】 1、根据起病急缓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2、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3、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肠道运动失调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性腹泻。 【病因】 1、急性腹泻: 1)细菌及肠毒素:沙门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嗜盐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或粪链球菌的过度生长; 2)少见的杆菌:霍乱弧菌和副霍乱弧菌、类志贺需氧杆菌、空场弯曲菌; 3)非细菌感染因子:寄生虫:溶组织阿米巴、鞭毛虫、血吸虫;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 4)毒物:重金属中毒、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农药中毒; 5)药物:泻剂、胆碱能药物、洋地黄类、抗代谢药、利尿酸, 6)其他: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小肠 Crohn 病、急性坏死性肠炎、食物过敏、尿毒症、甲亢。 2 、慢性腹泻:发病原因要比急性腹泻复杂而多样,可分类如下: 1 )肠道感染性疾病: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肠道真菌病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病; 2 )肿瘤:大肠癌、结肠腺瘤病、小肠淋巴瘤等 3 )小肠吸收不良:分为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 如:成人乳糜泻;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又分为: ①消化不良: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