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医疗保险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部分地区经验做法编者按:在全省医疗保险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泰州、盐城、苏州等地交流了开展社区医保管理服务方面的经验做法。我们将陆续对有关地区推进医保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进行报道,供各地参考借鉴。泰州市:构建医保服务网络完善医保服务功能泰州市从2003年起,在全市建立起了“以经办机构为龙头,以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为依托、以街道社区为载体”的医保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盖边沉底的医保服务体系,同时不断完善社区医保服务功能,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一、以街道社区为载体,建立覆盖全市的医保服务网络。利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平台,建立了一支街道社区医保服务队伍,形成了经办机构、街道、社区的三级管理模式。在全市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增设医疗保险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备2-31名医保服务人员,在各社区配备1名劳动保障专管员。街道医保服务站负责管理辖区内所有社区的医保经办服务工作,社区专管员负责到户、到人的医疗保险服务工作。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社区专管员为公开招聘的合同制人员。社区专管人员经费为市、区劳动保障部门按60%、40%的比例共同承担。目前,该市市区共有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6个,服务人员13名,社区61个,社区专管人员61名。二、以服务促管理,提供人性化医保服务。从2004年起,该市组织开展了医保服务“十进社区”活动,将参保登记、健康体检、送药上门、离休管理、康复治疗、低保管理、健康教育、定点监督、政策咨询、信息管理前移到街道社区。该市还出台了“社区医保服务15条标准”,明确了社区经办业务的具体要求,不断规范社区医保服务。同时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定期体检制度。对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实行每两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由社区负责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已有5.8万名退休人员接受了免费体检,有20多人发现了癌症早期病症,并得到了及时救治。二是推行送药上门服务制度。从去年开始组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为慢性病、特殊病患者上门送药,为离休人员就医、购药、报销实行全程跟踪上门服务。一年多来,送药上门服务对象已发展到3200人,其中市区2300名患者共节约用药费用186.5万元,全年人均节约810元。三是建立社区参保登记制度。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加医疗保险2只需到社区填表登记,预缴一个月的医疗保险费,社区通过医保信息网络将有关信息上传医保中心,为参保人员办理参保登记手续。两年来社区共办理参保登记4.5万人。三、创新服务举措,不断完善社区医保服务功能。今年该市又推出了社区医保服务新举措:一是实现社区医保服务与医疗服务功能的接轨。在市区选择地点适中、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站纳入定点范围,利用社区卫生资源解决参保人员看病难问题。二是建立参保人员健康预防监察机制。通过社区医疗机构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健康安全网络。开展社区医保呵护活动,每年1月、7月为社区医保政策宣传月,5月、9月为社区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月,实行普通人员上门走访,住院病人床边慰问,慢性病人送药上门。三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医保政策扶持。适当降低医保住院病人统筹基金支付起付标准;试行住院费用低标准承包和普通病定额包干办法,实行“季度预付、按实结算、定期考核”的费用结算办法;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慢性病人、低保人员首诊医疗机构;负责辖区内家庭病床的开设;推行医保住院病人医院、社区“双向转诊制度”;实行医疗专家社区会诊制度,将专家会诊费纳入医保部分支付的范围;实行社区服务中心对医保大病人员低价用药管理。四是实现社区医保服务信息网络与“金保工程”的对接。建立了社区医保信息采集制度,完善社区对转诊转院、家庭病床、大病特殊人员及医保定点单位医药行为的跟踪监3控体系,形成了联接医保经办机构与街道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信息反馈网络。(泰州市医保中心)盐城市:整合经办服务资源构建社区服务平台盐城市在1999年被联合国卫生计划署和国家卫生部联合确定为社区医疗保障项目试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