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加快我区“数字校园”建设的力度,实现教学、管理过程和模式的全面信息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区委、区府全力打造“重庆市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总体目标,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全面改善中小学信息化装备条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城乡教育统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建成与“特色教育强区”相匹配的一流“数字校园”。二、基本原则采取“适度超前、统一规划、统建统管、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建促改、以建促研、以建促用,全面改善我区各中小学校信息化装备落后现状,全面提高我区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让全区师生受益,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三、目标任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1个中心,6大系统,实现2个提高。1个中心是指完善区教育信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家校网络互联,资源共享,成为全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从2009年8月起所有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必须先向区教育信息中心申请同意后方可实施建设,各中小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方案必须经区教育信息中心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招投标。6大系统是指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区中小学校和社会家庭的“数字校园网络系统”。在完小及以上学校中升级改造学生“计算机教室系统”、建设学校“班班通”、“校园数字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学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区数字校园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2个提高是指以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提高全区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教育现代化能力,缩短甚至超过我市主城区的差距,迈入全是先进发达行列。师生为本,从学校实践应用出发,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构建网络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环境,形成数字化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模式和过程,促进学校全面工作信息化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家校网络互联,变革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方式,促进学校与社会家庭信息交流和教育资源共享,为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全民终生教育服务。结合我区教育的实际,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12项任务:序号任务名称任务描述建设数量和规模建设标准1学生计算机教室我区多数中小学校计算机装备数量和正常使用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处于老化淘汰状态(农村学校基本无法开课)学生机:4865台教师工作笔记本:472台完小及以上学校市级生机比8:12校园网建设学校网络中心,主干网络连接到学校的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99个完小及以上学校市级90%中小学校3班班通教室能上网,能访问资源、检索、查询信息99个学校完小及以上学校区级教室上网率达到100%4校园数字广播系统连接到学校的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87套完小及以上学校市级100%5多媒体教室固定教室,每间配备投影机、实物展台、计算机、讲台、音响97间完小、中心小学校、农村初中和教室无投影设备的城区初中和小学各建1间)市级100%6流动式多媒体设备配备投影机或等离子电视机、实物展台、计算机148套8及以上个教学班的完小、中心小学校、农村初中和教区级90%室无投影设备的城区初中和小学按照每8个班建设一套7闭路电视接入到教室、功能室92套完小及以上学校市级100%8视频监控指挥中心配合区政府建成区教委“平安校园”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市级100%9学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完小及以上学校全部实现电子公文传送,学校信息电子管理。由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第三方整合系统组成。学校信息管理及查询检索系统为购买方式,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第三方整合系统采取向通信110套完小及以上学校区级100%运营商租用的方式,本方案中计划租用3年,每年每生20元租用费。10资产管理系统中小学校资产实现电子化管理,新建资产管理系统1套1套信息中心区级100%11示范校争创市级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20所,使全区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比例达到17%20所中心校级以上学校区级12科研三年完成国家级课题研究2个,市级课提研究3个全区学校区级四、实施步骤具体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