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苗圃的生态及苗圃的建立 【前言】苗圃(nursery)是专门生产苗木的地方。苗木的生长发育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气象因子、土壤因子和生物因子等。这些生态因子经常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苗木的生理生化过程共同影响种子、穗条、苗木的生长发育。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影响程度较大的有: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等。这些生态因子分别具有影响苗木生长发育的最高值、最适值和最低值。苗圃地的选择则主要是按众多生态因子的最适、最高和最低值来考虑,尤其是那些人为难以改变和补偿的主要生态因子更是考虑的重点。 苗圃的生态环境 一、温度 温度是影响种子和穗条萌发;苗木生长发育与越冬的重要生态因子。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它们的生命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 (一)热量平衡: 苗床土壤和空气温度变化规律符合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方程式。 1、辐射平衡方程:(苗床为下垫面) R=(Q+q)(1-a)+I R:辐射平衡值,常不等于零; I:下垫面为参考面的有效辐射,常为负值; Q:太阳直接辐射; q:天空散射辐射; a:总辐射的反射率。 2、热量平衡方程: R=LE+P+A R:辐射平衡值; LE:蒸发耗热(凝结时放出热量) P:下垫面与大气的乱流热通量; A:下垫面与其下层间热通量; 北方苗圃春季高床或垄作比平作对苗木有利,这主要是前者蒸发耗热小,但辐射平衡值相等,从而增加了高床或垄内的热量。 南方秋季引入苗木时,实测温度为0℃时竟遭受冻害,主要原因是秋季夜间的逆温现象, 即在 3m 或更高位置气温比近地面高,叶片表面与体积比远大于土壤,而热量吸收少,散失多, 因此,叶温比实测还低。 (二)温度的变化 温度存在昼夜与季节的周期性变化与非周期性变化。在地面、空气和土壤温度三者之中, 地面温度变化最大。土面以上气温随时间变化小,地面以下随深度增加温度变化减少,且存 在一日内温度始终不变的日变性温层与一年内温度始终不变的年变恒温层,年变恒温层深度是日变恒温层的19.1 倍。 床面土壤最高温度与土壤不同深度的最高温度出现时间线性相关。而苗床上温度在同一时刻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经常不同。苗床垂直方向在春耕期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白昼型、夜间型和过渡型。(图 9-1) (三)温度对苗木的影响 对苗木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