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该有“中国范儿”作者:郭振有 “提倡教育家办学”,这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出的一个振奋人心的号召。“教育家办学”正在成为广阔校长的教育理想和行动目标。一个校长要成为教育家,需要个人和社会环境很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但是,作为中国的教育家,深化学习和讨论中华文化,具有应有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修养,是一个基本的必备条件。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进展历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把它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科学而深刻的认识,是充溢着民族自信心的浩然正气,它也为中国教育改革进展指明了方向。 以孔子和“六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是我们先人伟大智慧的结晶。钱穆认为,孔子是“中国学术史上人格最高之标准”,六经则是“中国学术史上著述最高之标准”。中华文化本于天理,合于人道,惬于人情,包天地,通古今,融智慧、道德、生活而为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它形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思想传统,塑造了我们民族的伟岸性格和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精神支柱,从而使我们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华文化就是博大精宏的教育文化,汇总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制度、内容、途径、方法等,可谓应有尽有,是人类教育学的宝贵宝库。 孔子作为天下人的师表、楷模,更是老师、教育家的楷模。这个师表、楷模,就是孔子反复阐述的君子人格。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对天地万物、家国天下、历史文化,勇于担当,不转移、不躲避、不推卸责任。在中国历史上,儒家能挺身起来做中流砥柱,尽责任、撑得住。 教育是培育人的,中国教育到底培育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两千多年前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究地理提出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时列举了一些中国人应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这些正是我们教育培育人的理念。从孔夫子到朱熹、王阳明,到陶行知、张伯苓等,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大家灿若群星。他们的教育思想、理论,不仅具有鲜亮的中国特色,而且非常具体、生动、鲜活,是世界教育理论文库中的珍宝。 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