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及评语 第 1 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顺序、脉络,理解赵州桥、卢沟桥的建筑结构特点。 3.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同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 “桥”。桥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有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桥的这些特点。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学生搜集) 二、检查预习 1、辨清字形,读准字音(媒体展示) 洨()河匀称()张鷟() 桥墩()惟妙惟肖() 2、释词:(1)巧妙绝伦(2)惟妙惟肖 二、指导学习•合作探究 1.倾听欣赏,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文意。 2.自读思考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些什么特点?找出有关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石拱桥的特点(第 1—2 段)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板书)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 3—9 段) 赵州桥卢沟桥(媒体演示) (3)中国石拱桥的进展(第 10 段)(媒体演示) 三、总结归纳 1.文章结构 2.中心思想 四、拓展运用 1.你在生活中看过什么桥,它有什么特征,用一段话把它写出来。 2.设计一座你心中的桥,把它画出来。第 2 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育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老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老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