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进展路径 摘要:乡村因独特的文化成为当前的旅游热点。然而,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却面临着开发严重不足及被异化的境况。本文从他者、我者、中介者三大视角出发,通过对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动因与文化后果进行解析,提出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进展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可持续进展;文化动因;文化后果 一、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 随着城镇化的进展,乡村因其传统文化以及与自然的亲近成为城市居民无法阻挡的诱惑,“到乡村去”成为城市居民一种重要的旅游选择,乡村旅游由此产生。乡村旅游根植于乡村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不同层次的丰富内容构成。其中,乡村物质文化包含民居建筑、农耕业态、传统饮食、绿色田园、山水景观和特色手工等内容;乡村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居住群落制度、乡村礼仪文化、乡村传统民俗和景观布局文化;乡村精神文化包含乡俗节日文化、居民生活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和区域特色产品[1]。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所在,是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基础与核心。但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多依靠单一的农业资源,即以采摘、观光、垂钓、农家特色饮食为主的农家乐,使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严重不足,旅游产品单一粗俗。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求,众多现代化游乐设施走进乡村,许多原生态的田园风景在现代化的景观规划中逐渐消逝。因此,在乡村旅游进展过程中,如何充分开发乡村文化,如何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中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进展,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三大视角 本文从“他者”“我者”“中介者”三大视角切入,从文化动因与文化后果两方面深化乡村旅游表象的背后,解析“他者”文化,“我者”体验,“中介者”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追求的利益,以及随之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从更深层面揭示乡村旅游及文化现象发生、进展机制。 (一)“他者”文化视角———乡村特色文化视角 “他者”为人类学术语,在旅游学中表征为“被观光的地方人群”。1.文化动因:乡村文化的吸引力根据人类学家纳尔逊·格雷本的旅游仪式论:现代社会中,人们整日深陷于繁忙的工作和烦琐的家庭生活中,像陀螺般终日不停歇地旋转。为了重新挖掘出生命的热情,为了给麻木无感的精神充电,人们通过旅游这一仪式,实现对他者(异域、异文化)的追寻,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体味一种富于巨大变化的差异感,从而使精神从麻木中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