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感动中国张桂梅学习心得感想 即使在充满坚冰的 2024 年,也总有温暖,让人热泪盈眶。张桂梅便是其中之一,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无私境界让广阔同仁、让莘莘学子、让全国同胞为之震撼。她是实至名归的“中国优秀共产党员”、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响彻西南边陲的华坪女高自她开始、有她坚守、被她传承,十二年间 1804 个可能辍学的大山里的女孩在这里放飞梦想,扬帆起航,走出了大山,改写了命运。她说:“假如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假如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假如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践行“四有”好老师的优秀榜样。如今已然 63 岁的张桂梅老师,从教 46 年来真正做到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一名普通的山区老师,孑然一身、无儿无女的她是上千学子的“张妈妈”。“严以治学、脾气火爆”是她的代名词,用于督促学生的“小喇叭”是她的标志物,但这背后所代表的都是她对学生殷切的期盼与深沉的爱。她没有房子、没有积蓄,与学生同吃同住,每天把自己的花销控制在 3 块钱以内,为的是把这些钱用在有需要的学生身上。曾经被检查出患有肿瘤的她为了所带教的初三学生,硬生生抗了三个月,在学生们中考结束后才进行手术。现在的她更是身患 20 多种疾病,每天早上起床折磨她的不是睡意,而是乏力及骨瘤带来的痛苦,但她依旧坚持早上 5 点起床,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快凌晨 1 点了才睡。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人民老师的指引,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她是脱贫攻坚中涌现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回顾张桂梅同志的这一生,她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远在东北的哥哥姐姐也相继去世,上天对她可谓是不甚公平的。但她没有因为这种不公而自馁,而是化悲愤为力量,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于教育扶贫事业。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但兼任女高校长和孤儿院院长的她日日往返于儿童之家和女高之间,没有给自己留出一点缝隙,可见她不应是没有兴趣爱好,而是为了孩子、为了学生把它们都磨灭了。为了华坪女高的创办,连续 5 年,她秉持初心,坚持不懈地到昆明进行募捐。募捐之路上饿了吃点咸菜“萝卜头”、累了坐地上歇一歇,被人质疑过、嘲讽过、驱逐过,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昨日的坚持成就了今日的辉煌,华坪女高让她这一枝“梅”香沁入了全国人民的心田。 她是新时代投身脱贫攻坚的巾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