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童年笔记范文 2024 初二童年笔记范文 1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他出身于俄国社会底层,三岁时随父母去了俄国,在那里染上了霍乱。他病愈后父亲又染上了这种可怕的流行病,一病不起。高尔基幼年失怙,由外公外婆养育成人,他11 岁便在社会上流浪谋生,读书自学,生活十分坚苦。 而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十分安逸,吃饭爹妈做,上学爹妈送,放学爹妈接,要钱爹妈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们的父母宁愿自己少吃少穿,也不让我们受半点儿委屈,尽力满足我们的一切欲望。我们眼下感觉良好,但终穷对我们的成长和成才是不利的。用老爷爷老奶奶的话说就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中。” 曾经一家报纸报道了这样一个孩子,他从小便没了母亲,父亲又瘫痪在床,家境困难,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了养家的重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成绩却比其它孩子高出许多。是他有灵丹妙药吗?当然不是。假如要找原因,那就是自立自强。父母应该让孩子尽早去生活中磨炼,让他们自立,这才是给我们真正的爱。 同学们,让我们以自尊与自信挣脱父母溺爱的羁绊,以自强自立去挑战新生活吧! 初二童年笔记范文 2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欲、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信任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味道。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