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县委书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研讨发言材料 驱车来到李家口村。一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参天古树,笔直挺拔,傲然屹立。这是棵什么树?我们调研组几个人都好奇地问。村支书杨桃山告诉我们,这棵树大家都称它为“马列树”。“可不要小看了这棵古树的历史,当年党中央在这里设立中央马列学院,就有这棵树。”杨支书话里透着激动。我们摸着这棵古树斑驳的树干,沧桑的年轮仿佛诉说着光荣岁月的故事。在李家口村简朴的村史馆,也专门记录了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驱车来到李家口村。一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参天古树,笔直挺拔,傲然屹立。 这是棵什么树?我们调研组几个人都好奇地问。村支书杨桃山告诉我们,这棵树大家都称它为“马列树”。“可不要小看了这棵古树的历史,当年党中央在这里设立中央马列学院,就有这棵树。”杨支书话里透着激动。我们摸着这棵古树斑驳的树干,沧桑的年轮仿佛诉说着光荣岁月的故事。 在李家口村简朴的村史馆,也专门记录了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1948 年 7 月,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中国革命即将迎来崭新的时期。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创办马列学院的决定》,根据当时中央的决定,设立马列学院的任务就是要“比较有系统的培育具有理论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解放前夕到处都需要干部,为什么我们党还要把 100 多名干部都集中起来在这里学习呢?对此,刘少奇同志在中央马列学院的一次讲课中专门提到,“虽然工作上需要干部,但抽出一部分人,挤出一年半时间专心学习,却很有必要”。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党对学习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学习始终是“为着适应时局进展的迫切需要”。越是胜利在望,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越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决定》发出后,筹备工作在李家口村(当时叫“李家沟口村”)迅速开展起来。在 1948 年 11月 8 日,马列学院正式开学。中央任命刘少奇为院长,杨献珍为教育长。 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边讲,学员们就坐着小马扎在后面听,每人带着一个小本儿,把膝盖当作小课桌,把小本儿铺到膝盖上记笔记。教学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一般老师讲完课,学员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研讨,开展头脑风暴,这种教学方法在今日看来还是蛮先进的,类似今日的“研讨式教学”。 在开学一个多月后的 1948 年 12 月 14 日,院长刘少奇来到马列学院,发表了著名的《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这是院长给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