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六记——创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调研报告“大院自治,司法下沉,文化引领,服务兜底。”重庆市武隆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创造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思路,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鲜活案例。武隆地处渝东南部的乌江下游,东临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界南川、涪陵,北连丰都。石斧、铜钺等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约5000年)武隆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武隆设治,始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寰宇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龙”为“隆”,寓意兴旺发达,相沿至今。忆往昔,川渝军阀割据,武隆高山密林、险关要隘、边远闭塞,一度恶霸横行、土匪猖獗,贫民流离失所,生活濒临绝境。看今朝,党政军民勠力同心,人民安居乐业,天坑、地缝、溶洞、林海、草原、蓝天、碧水,与勤劳的武隆人民绘成一幅辽阔而又绚丽的新时代奋进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隆区将资源、服务、管理投入到基层,开创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新气象,形成了讲团结、求和谐、共进步、谋发展的新风尚。文|基层社会治理课题组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1大院自治——聚起来商量身边事在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基层治理涉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现状的真实写照。工作多、事情杂,时不时还会出现许多难缠的矛盾甚至冲突。抓小院治大村,以自治促进基层善治,化解矛盾于局部,解决问题在基层,大有可为。武隆区后坪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对接帮扶。杨懿作为重庆市司法局干部,被派驻到后坪乡白石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推进“法治大院”这一载体和渠道建设,更多群众参与到矛盾化解、参事议事、公益服务、社会帮扶等方方面面,白石村民间纠纷明显下降,2018年为“零信访”,基层治理奏响“社会大合唱”。音符一不拘一格选地址以往,村民议事的地方一般选在村部或者村民家里。武隆白石村的法治大院,议事的地方设置了“礼让堂”(或礼让树、礼让亭等),只要有一块面积适合的场所,就能作为大家平时聚集说事,调节纠纷的地方。大院以“端起一碗饭就能聚拢”为大院范围,由党员或村社干部为创建大院的指导员,凝聚若干户村民。邻里、家庭闹矛盾,劝一劝、让一让,及早化解;国家政策、公益事业、农业技术等,聊一聊、帮一帮。音符二精彩纷呈取名称以往,一个文件下去,一觉醒来,到处都成立了名字一样的村级机构,美其名曰“整齐划一”,实际效果却一般。武隆白石村的法治大院,可以叫做“法治大院”“善治大院”“德孝大院”等,名称虽然不同,但本质一致。命名工作由大院创建工作委员会协商确定,彰显了地方特色。音符三传统手艺做标识铜制的铭牌,打上几个宋体或黑体字,既没有辨识性,也没有设计美感。武隆白石村通过给大院设计一个独具特色的标识,内容简单易懂,就地取材,用传统手艺将其制作完成,并举行挂牌仪式,这是一种农村普遍可以接受的形式。在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看来,“有形式不一定是形式主义”,法治扶贫不一定仅仅是“法律”的法,还有“方法”的法。音符四朗朗上口定院约(院训)有些地方口号喊得响亮,缺少实际内容。在武隆白石村里一个院子一般约定3-5条可操作可做到的事宜,作为院子的院约或院训。比如,“桥上大院”院训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绝不做懒汉”;“山野田园大院”院训为“建设跟着规划走,办事跟着法律走,支持跟着干劲走”;“邓家大院”院训为“饮水思源头,管水才长久”。这些院训朗朗上口、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利于传颂。选择一个本院生产生活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如产业发展、饮水工程、人居环境等,逐个突破,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音符五群众众推选头雁大雁在飞行时,前面总会有一个领袖,这个领导者被称为领头雁。武隆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