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迅速发展,近几年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技术应用的提高,各地市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到现在,内容已经十分丰富。随着数字广播电视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传输方式也日渐多样化,目前已经呈现出网络联通、卫星覆盖、无线广播、有线入户并存的局面,数字和模拟并存、开放和加密互补、全国连接贯通的传输网络,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任务也随之迅速增加,这就对监测工作提出了飞跃式的要求。原有的省级广播电视监测网,多是采用工控机加采集卡做为监测前端,不同监测任务自成系统,资源无法共享,如河南省。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原系统工控机老化、故障率、误报率明显提高,且无法进行系统升级和 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为确保安全监测、准确监测,组建成为一个数据准确、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反应快捷以及功能齐全的能可靠运行的数字广播电视监测体系,已成为我国省监测任务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电视节目及广播的播出安全性问题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组建省级现代化的广播电视监测网,建立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完善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质量水平自我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反馈电视播出效果和质量的相关信息,检查覆盖状况,实时监测不同的播放系统根据不同的技术参数进而播放的具体状况;与此同时,借助相关工具对空中的网络频道以及电波的秩序进行监测,就可以为信号的有效覆盖面积的扩大提供条件,对有效地改善播出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1.2 选题意义在数字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内,必须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于数字广播电视的监测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以监测节目信息、统计异态情况、及时反馈播出信息、保证播出质量、确保收听收看效果等工作要求为前提,扩充数字电视信号监测功能,建立健全河南省广播电视监测体系,为能够真实确切地反馈电视播出质量和效果的信息和频谱状况,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完成河南省广播电视监测任务。1.2 我国广播电视监测事业发展历程1952 年元月,我国第一座大型广播监测台在上海兴建,并于 1955 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广播监测台是通过中国、波兰、匈牙利、芬兰、蒙古、原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越南等二十个成员国家组建的国际广播组织的共同决议的为建设第三区收测站而选址建设的。建设的同时,国际广播组织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设备资助,特别是原苏联在建设过程中提供了精准的测量设计仪器,并派专家进行技术维护和援助。1955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