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牧童教案 第一篇:古诗牧童教案 《牧童》教学设计 南阳学校 田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牧童童年生活的欢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播放一首竹笛音乐后]师:同学们,听到这悦耳动听的竹笛,你们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会想到谁在吹着笛子呢? 生:我仿佛观察了一个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的吹着笛子。 生:我观察了一个牧童,边赶着牛边吹着笛子呢!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你们还能记得写牧童的古诗吗? 生:《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师:读得真好,今日我们再来熟悉一个牧童吧!看看你喜爱吗? 二、初读沟通,整体感知 1 出示要求: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节奏,再次朗读。〔再次大声朗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 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 各种形式指名朗读,读出节奏 1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 播放音乐,老师范读。 同学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三、细读理解,品尝感悟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等古诗学习方法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沟通商量。〕 2.反馈: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3.依据同学回答,老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模糊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快乐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悟诗境,领悟诗情 1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然得意、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2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适,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特别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