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走进学生》讲座有感我有幸参加了 4 月 23 日连云港市赣榆区老师进展中心举办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于好久没有听 6 小时课的我,身体是很累的,但心情是轻松的、欢乐的。对于还不是专业老师的我,还没有心理咨询师等级的我,今日的收获是满满的。对于心理学喜爱的我,在这里找到了我的良师益友,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上午刘燕老师做了《走进学生---师生关系注解》讲座,我的听课记录记了满满 10 页,在这里我找到了共鸣,找到了知音。刘燕老师从心轻者上天堂为引言,以互相拍拍背游戏开始了讲座,告诉了我们人际互动是有趣的,即使是无声的,也会带来美好的感受。讲座从透视人际关系的面纱、关注孩子心灵成长、营造有效教育环境、掌握心理影响策略等方面诠释了师生关系。下面作为初学者的我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感受和感悟。 一、人际关系的面纱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这告诉我们人是有亲和的需要,一个好朋友胜过好的心理医生。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是有偏好正性刺激、自我性、寻求归属性、受到他人尊重性和个别性的人性需求。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尤其对待我们的学生要学会肯定他们,学会欣赏学生身上的真实优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寻求归属感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需要我们老师的尊重,需要班集体对他的认可,需要有人和他一起分享。在人际交往中,除了认识到人的需求外,也要重视人的情绪情感。我们的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他的情绪具有必要性、两级性、动力性、发泄性、非理性和转化性。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成年人,要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理解他的非理性和发泄性,转化好学生的情绪尤为关键。 二、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顾明远曾说过:一流的老师教人,二流的老师教书,三流的老师教学生应试。我们的学生就像我们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中,是情感重要还是记忆重要?是行为重要还是知识重要?是交往重要还是学习重要?这三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值得每一位家长思考。人的手指长短不一,但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所以我们要快乐地接纳他们,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身上肯定都有独特的闪光点他们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人生归宿不同、潜能开发不同,但同样拥有欢乐的权利!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我们爱让他们觉得有人能进入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让我们不要爱观念中的孩子,而是爱这个孩子,爱他的全部,包括所谓的“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