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反思 听虞大明老师《在柏林》有感 2024 年 3 月 29 日,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很荣幸参加了第九届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每一位老师的精彩示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虞大明老师的《在柏林》。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虞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虞老师认为每一位老师都不应该局限于教参,假如根据教参讲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是简单地将课文讲懂,而要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课堂一开始,老师让同学们根据字面理解什么是微型小说,学生的理解能力极强,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紧接着虞老师让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提疑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老妇人在思考什么?为什么车厢里没有男人?虚弱的老人声音为什么比火车声还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十分精彩,虞老师并没有急着告诉学生答案,也并不急着让学生往后阅读,而是让学生开动大脑猜猜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都十分积极,畅所欲言,孩子的想象力和制造力真是无限的!学生猜读之后,虞老师指导学生用心默读二三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接下来虞老师开始带领学生赏析课文,他并没有直接问本篇小说哪里写的好,而是先放了一个 MV《Tell me why》,又给了学生一个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歌曲和资料小组探究:《在柏林》经典在哪里?独特在哪里?小组讨论十分激烈,到展示环节时更是不甘落后,一个学生说这篇课文没有正面写战争,但却处处能体会到战争带给人的损害;一个学生说虽然描写的都是小事,但也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还有的学生说课文给人留下了悬念……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令我震撼,为他们竖起大拇指。他们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赏析课,但在虞老师的引导下表现得令人刮目相看。紧接着,虞老师出示大屏幕,是关于故事的结尾,再次让学生猜猜哪个可能是结局?学生有理有据发表自己的观点,虞老师都会仔细倾听,最后出示答案加以分析。课堂结尾对本文的情感加以升华:让和平之花开满全世界! 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许多,更想迫不及待地运用于我的课堂教学。首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比较阅读。像虞老师在赏析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时,并不是直接让学生去读课文,去体会,而是让学生通过一些比较性材料自己总结体会。这样,就不会为课本而交,更多的是“授人以渔”。其次,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猜读。学生有无限的现象力和制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