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爱国事迹五篇 900 字 周恩来爱国事迹材料 1 据沈阳市档案馆社会宣传处处长孙凯介绍,周恩来小学时曾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就读,1912 年 10 月,适逢东关模范学校成立两周年,周恩来写下了题为《东关模范学校成立第二周年纪念感言》的作文。 记者 10 日在该馆看到了这篇作文。尽管文纸已经泛黄,但周恩来的笔迹仍清楚可见,当时老师的评语是:“心肠语重,机畅神流”,意在肯定周恩来文章论点扎实、论述流畅。 孙凯说,人们家喻户晓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也是周恩来在此期间的一次修身课上回答魏校长提问时说出的。“翻开尘封近百年的作文,我们仿佛还可以看到当初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 事实上,这篇作文早在周恩来读书期间就曾在当地展出。1913年 6 月,奉天(今沈阳)举办教育成绩展览会,这篇作文被推选为甲等作文参加展出。两年后,上海进步书局收集全国九省中小学优秀作文,集结成《学校国文成绩》出版,周恩来的这篇作文又被收入其中。 周恩来爱国事迹材料 2 毛泽东向很多人推举《红楼梦》,许世友说,这是吊膀子的书,没意思。毛泽东对他说,看五遍才能看懂,书里讲的是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喜爱文艺的周恩来同样钟爱《红楼梦》,却从来没有向别人推举过。因为周恩来早在童年时期,在自己的封建家族里,体会出了《红楼梦》的况味。 他曾对侄子周华章说:巴金写了一本《家》,将来等我退休了,写一本叫《房》的书。他后来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时还曾说:“12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我在讨论了周恩来的家世后,才理解了他的这句话。 一个人的长成是离不开家庭、家族影响的。比如,我在讨论周恩来爷爷、外祖父、二伯、六伯,及三伯妻兄、民国总理钱能训时发现,周恩来从少年时代起就与家族中这些达官贵人有交往。正是这些交往使他认识到,统治阶级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不乏志士仁人。这塑造了后来周恩来对待来自旧阵营中人的态度 比如,1922 年七八月间,朱德放弃高官厚禄,千里迢迢找到上海的陈独秀,要求入党,陈独秀却将他拒之门外。同年 10 月,朱德在德国见到周恩来,彻夜长谈后,周恩来同意他入党,并在上级批准后亲自做介绍人。这年周恩来仅 24 岁,而陈独秀已经 43 岁了。这件事显示出周恩来二十几岁时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