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主机程序性能争辩 随着商业银行各类业务需求的急速增长,主机工程投产和程序变更势在必行,但程序投产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假设投产程序性能较差,不仅会消耗较多的主机资源,而且在业务顶峰时期更简洁到达性能瓶颈,引起交易大面积拥堵,造成业务连续性降低和客户满足度下降等不良影响。本文从制度和流程两方面,深化探讨和商量 主机程序性能管控方法,严控程序投产带来的性能风险。 一、主机程序投产简介 当前主机程序投产流程主要包括业务需求分析、开发、测试、评审、投产、验证、总结和反响等环节。首先由业务部门提出业务需求,开发部门对业务需求进展分析并开发源代码;再由测试部门对主机程序进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在程序投产前,由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召开月度投产会的形式,组织开发、测试和运维等技术部门分别从管理要求和专业角度评审待投产工程是否满足投产条件,对于满足投产条件的工程由主机部门进展投产;之后由业务部门和开发部门分别进展投产后的业务验证和技术验证;最终由主机部门进展投产后的总结和反响。主机程序投产流程如图 1 所示。主机程序投产牵涉部门众多,流程也较为冗杂,从程序性能管控方面来说,任何一个环节毁灭问题,都会导致投产后程序性能不佳,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影响。主要的性能风险如下:〔1〕开发环节程序设计缺陷,主机程序在某一个规律分支毁灭死循环,导致投产后主机 CPU 资源消耗增大,性能毁灭瓶颈。〔2〕测试环节由于缺乏统一的测试准入标准,导致性能测试不充分,测试总结报告中未针对程序性能问题给出明确的投产建议。〔3〕评审环节由于性能测试报告结论表述不清楚,缺乏统一的投产准入标准,导致主机程序性能评审不到位。〔4〕投产后的总结反响环节缺乏统一的主机程序优化标准和有效的反响机制,通常只有当核心系统整体性能指标毁灭异样时,我们才能顺藤摸瓜,逐层排查出单个程序的性能问题,因此缺乏对单个程序的性能优化监控标准和完善的性能问题反响体系,存在性能问题觉察不准时的风险。综上所述,主机程序投产流程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程序性能管控方面来说,工程投产前的投产评审环节和工程投产后的总结反响环节至关重要,直接确定了主机程序能否予以投产以及程序投产后假设发生性能问题,能否准时进展反响和优化。 二、主机程序性能管控措施 商业银行科技部门从投产前的评审环节和投产后的总结反响环节入手,制定了相应的性能管控措施。首先,为明确主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