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土茯苓栽培技术

土茯苓栽培技术_第1页
1/2
土茯苓栽培技术_第2页
2/2
土茯苓栽培技术一、概述土茯苓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百合科。中文名稱:土茯苓,英文名: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药材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别名:硬饭头。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多年生常绿原植物土茯苓为攀援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具根状茎;茎无刺,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 3-13 厘米,宽 厘米;掌状脉 5 条,最外边的一对紧贴边缘且增厚;叶柄上常有 2 条纤细的卷须。花秋季开,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花蕾三棱形;花被片 6, 排成 2 轮,外轮的倒心形,内轮的圆形;雄蕊 6,近无花丝;雌花中有 3 枚退化雄葱。浆果球形,直径 6-8 毫米。根据土茯苓的生长习性和参考相关资料,土茯苓比较粗生,我县海拔在 500 米以下的山地圴可种植。二、栽培技术1. 选地、整地土茯苓比较粗生、适应性强,山地,平地均可种植。但,为了夺取高产,应选地以选择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种植比较高产。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春季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条播法,按行距 20cm 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 lcm 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 I0cm 左右移裁。3.种植,按行、株距各 25cm 开穴,每穴栽 1 株。待苗高 30cm 左右,应搭架,将茎藤引上,以利生长。注意松土除草,施追肥 1-2次。三、加工,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土茯苓栽培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