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意义我们把教学改革的时间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的“对手”总之,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是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的缺陷总之,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运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求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为了改变上述状态,我认为,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包含着多重丰富的涵义。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使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