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_第1页
1/7
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_第2页
2/7
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_第3页
3/7
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作者:李虹 梅锦荣【作者简介】李虹 梅锦荣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管理系【内容提要】本文旨在介绍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过程。本量表的编制过程分五个步骤,其中包括两个分讨论。被试为北京市两所高校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共 507 人。结果显示:本大学生压力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非常满意(Cronbach α=,6 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满意(Cronbach α=,结构效度可靠。【关 键 词】大学生/压力/学习烦扰/个人烦扰/消极生活事件【正 文】 1 引言 近年来的调查数字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颇为严重。我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学校环境中的各种压力。某些西方讨论结果可以作为佐证。例如,有讨论指出[1],由于学校环境中的各种压力,许多大学生面临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在校大学生的自杀率比同年龄非大学生人群高 50%左右[2]。由于西方学者比较重视大学生压力问题以及压力和心理健康关系的讨论,一些大学生压力问卷和量表也应运而生。大学生压力问卷和量表是测量大学生压力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压力讨论的必要手段。比较常用的压力问卷和量表有:Blankstein 等人(1991)编制的“大学生日常烦扰量表”[3],Dobson 和Metcalfe(1983)的“大学生压力问卷”[4],以及 Ge 等人(1994)编制的“不可控消极生活事件问卷”[5]等。然而,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却不多见。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压力问卷及量表后发现,这些问卷和量表存在许多概念或其他方面有待商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有利于我们在编制自己的量表时扬长避短。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第一,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混淆。由于压力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两者均为个人的主观感受,给测量带来一些麻烦。例如,心理健康状况好,对压力的反应相对较轻,反之,对压力的反应较重。假如我们把压力作为自变量,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因变量,这两者的差异有时很难区分。这种混淆最容易出现在对日常烦扰的测量中。我们发现,某些大学生压力量表中的题目更接近心理健康问题或症状,而非压力问题。例如:“缺乏工作动力。”“总是担心未来。”(见 Dobson & Metcalfe,Student Stress Inventory(sixth form version),1983) 第二,校园压力和其他压力混淆。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压力量表中的题目并不突出反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更多反应了青少年的共同问题。例如“同兄弟姐妹的关系。”“不得不每天做饭。”(见 Blankstein et al,s Brief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