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构建任职资格体系默认分类 2024-05-25 一三:57:45 阅读 58 评论 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子曰: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中国人用人讲究看悟性或者叫学习领悟力,而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能力。无独有偶,美国的麦柯里兰胜任模型理论将人的胜任力分为显性的知识与技能以及隐性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并且认为胜任力决定人的行为,特别是隐性的胜任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行为。英国任职资格体系认为,知识、技能、态度〔简称 KSA〕决定了员工的行为,因为态度无法具体衡量,所以习惯上是通过知识技能测试再加上行为举证来推断员工是否胜任某岗位。可见对组织内部各个岗位任职资格的认定十分必要,它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根底和依据。那么企业该如何构建自己的任职资格体系呢? 从理论出发,了解任职资格 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每一个员工的任职资格都必须通过岗位任职行为标准或岗位资格标准来表达,因此要想在组织中真正推行任职资格的管理,必须从概念上准确认知岗位任职行为标准和岗位资格标准。 岗位任职行为标准岗位任职行为标准是指员工完成对应岗位业务范围内工作活动的成功行为的总和,它强调的是胜任的任职者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根据什么要求输出什么。一个完整的岗位任职行为标准应该包括:职责、任务、行为标准三要素。所谓“职责〞,是通过“名词+动词〞的方式来描述在工作中应扮演的角色,它强调的是做什么。所谓“任务〞,是指每项职责履行所需要完成的多项工作步骤及内容,同项职责下面的各项任务关系可以是流程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它强调的是怎么做。所谓“行为标准〞是指每项任务要按什么要求输出什么,它对应的是行为结果,也可以是技能的熟练程度〔做到什么程度〕。行为标准一般可分为“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需要他人指导〕〞、“单独完成〞、“训练他人〞等级别,各项行为标准要有对应的逻辑关系。表 1 为某企业培训经理的任职资格行为标准〔局部〕。 岗位资格标准岗位资格标准一般包括知识〔可对应学历〕、技能、专业经验与成果、绩效要求。随着中国各类职业资格认证的兴起,很多企业习惯将职称、职业资格证书也囊括进来。比方在华为公司看来,国家评定的职称和发放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员工能力的“外部粮票〞,岗位资格标准那么是员工能力的“内部粮票〞。关于知识、技能、专业经验与成果、绩效要求等的具体解释如下:● 知识:是指员工对事实的认识,一般分为专业知识、公司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