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脉输液所致药物外渗的治疗及护理进展【摘要】静脉输液引起药物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我科常用外渗高危药物,对静脉输液引起的药物外渗的各种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处理方法和护理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其疗效及可取之处。【关键词】药物外渗;治疗;护理;湿敷;外敷随着临床上输液技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药物外渗为其中之一。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ofdrug)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1],其中,腐蚀性药物包括化疗药、血管活性药物、高渗药物、强酸强碱药物等,本科常用外渗高危药物有: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0%氯化钾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药物外渗会导致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组织坏死等损伤,影响患者肌肉关节活动和日常生活,甚至造成截肢等严重后果[2],给患者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痛苦,也给临床继续用药和再次穿刺以及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尽早、积极地采取处理措施,减少药物外渗给患者造成的损伤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美国 INS2016 版《输液治疗护理杂志》中提到:根据静脉渗出/外渗的溶液或药物的特征,确定该使用哪种干预措施[3]。目前我国临床应用于输液药物外渗的常见治疗及护理方法包括:食材外敷、中西药外敷、各种贴剂应用以及其他方法,现将各种对于药物外渗的治疗和处理方法进行整理如下。食材外敷1.马铃薯外敷临床上常用马铃薯外敷或 50%硫酸镁湿敷治疗输液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发红、肿胀、疼痛等症状,因其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马铃薯主要药理作用成分为维生素 B族、维生素 C、龙葵碱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作用;50%硫酸镁湿敷是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局部水肿的消退[4],对于两者的疗效评价,大量研究显示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外渗的效果优于 50%硫酸镁湿热敷[4-13],但对于马铃薯的使用方法略有不同。常用的方法为马铃薯切成薄片外敷[8-10,12],郭云[13]使用土豆泥外敷、韦壮苗等[14]使用注射用水湿敷后再予马铃薯片外敷,用以治疗 20%甘露醇、氯化钾、血管活性药等高渗药物输液外渗导致的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效果明显。周晓明等[12]选用马铃薯切薄片或加入生理盐水制成浆汁局部湿敷,治疗对比剂外渗有良好效果。1.2 芦荟湿敷芦荟属百合科植物,芦荟素能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其芳香成分(羟基肽5)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