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体工程不同步施工裂缝某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共 13 层的单体工程,占地面积 3000m2,因拆迁问题,可施工面积仅 1000 多平方米,设计及施工单位建议待拆迁完毕同时开工建设,但业主为了业绩要求进行局部施工,施工单位不得不预埋钢筋、留置施工缝,待局部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后半部分才开始施工,由于整体工程不同时沉降,造成结构楼板在施工缝位置形成了线性裂缝。1)主要原因分析建设施工的盲目性,同一单体工程不同步施工,而且不同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成型时间差较大,造成了整体工程的不均匀沉降,形成裂缝。2)主要预防措施① 这种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人为的分割施工,一定要有预见性处理措施,在整体工程一部分结构沉降稳定的情况下,另一部分在施工前要进行地基承载力加固,使这部分地基承载能力 2倍于原来的设计,使这部分结构达到几乎零沉降状态。② 对先前结构施工部分进行沉降观测,待观测结构沉降明显的时候暂缓施工,等另半部分同时施工,均匀沉降。2 不规范施工裂缝在混凝土成型面良好的情况下形成的裂缝,此裂缝多细小不规则,不易处理。1)主要原因分析① 混凝土刚刚达到初凝强度的楼板,过重的物料在吊落的时候,由于操作原因“硬着陆”,初凝的混凝土受到强烈的冲击,造成冲击性裂缝。② 混凝土达到初凝时,工人为了赶工,使大批的物料集中堆放,过度集中荷载使混凝土在初凝的时候就处于强烈的受压状态,混凝土不能很好的咬合,形成裂缝,这种裂缝同时也影响混凝土强度。③ 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增加支撑料周转频率,往往混凝土在没有达到拆模强度的时候过早拆除支撑模板,最终导致裂缝。2)主要预防措施① 对信号工进行班前培训,规范物料吊落,禁止物料吊落的时候冲撞结构。② 加强现场管理,施工管理人员要跟班作业,要求工人作业面上的材料要随吊随用,对大体量码放的物料要做到及时疏散布置,杜绝混凝土初凝时间段过度集中荷载。③ 用数据说话,依据混凝土强度报告确定拆模时间,增强质量观念,科学拆模。3 干缩裂缝混凝土养护结束一段时间后,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裂缝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浅细裂缝,宽度多为 0.05~0.2mm,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1)主要原因分析① 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及时,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特别是在阳光充足海风劲吹的海南,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