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课教案:居家安全 通过引导学生小组间的讨论、合作表演,同时得到一种亲身体验的过程,来使学生知道一点居家的安全常识,如防火、防盗、放触电、防中毒等基本常识,增强避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讨论、表演、体验一些情境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这是社会课的第一节活动课,学生虽然很喜爱表演,但容易抛开表演的实质,只顾好玩而瞎演,另外又有可能过于拘谨或照本宣科。 教学过程: 一、活动课准备: 1、匪警、火警和急救中心代表性的图标(课本大小)。 2、电话、纸盒做的电视机和门、脸盆、几把椅子、泡沫或腊做的黄瓜、一些仿真枝叶做黄瓜藤等表演用的道具。。 3、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对桌围坐,腾出一些表演的空间。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老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110 黄、119红、120 兰)三个数字 ,问学生知道是什么单位的电话号码吗? (学生回答:匪警、火警、急救。) 2、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纠正和解释 匪警 的意思。 [出示三个图标]贴于黑板上,由学生推断每个图标代表什么,然后再指名让学生将其贴于相应的电挂号码前面。 3、问:这三个电话号码我们什么时候用呀? (学生回答:遇到危险,着火了打 119,有需抢救的病人打 120,有坏人偷东西、杀人打 110。) 4、问:什么情况打,怎么打,怎么说?如何处理一些简单问题?你们想试 一试吗? (二)、活动步骤及要求: 1、每一个情境对应一个讨论题,情境一对讨论一,情境二对讨论二,情境三对讨论三,情境四对讨论四。小组同学先根据情境内容和讨论题讨论,商量怎样演。怎样提问,怎样回答。 2、各小组表演的情景可以在原情境基础上加台词和动作,充分利用道具,注意不要背对观众,下面同学认真看,认真听,思考表演的组提出的问题。 3、老师参加第一组的演出, 情境一 里除爸爸、妈妈、小明之外还要加一个消防队的工作人员。老师演妈妈把与消防队要说的话留给同学们。向同学们提问题:小明妈妈应怎样与消防队取得联系? 4、其他组参考第一组表演并提问,老师给与相应的补充。 要说明的是:情境四学生很容易将敲门人认准是小偷或杀人犯,所以限制了他们的思路,总是离不开报警这个办法,因此老师要跟同学讲清楚:坏人脸上不写字,不能马上断定是坏人,要用脑子推断。 5、表演完后,各组讨论 5、6 两个问题。 处理方法:1)拨打匪警、火警、急救电话要注意讲清出事地点,及简单情况,并注意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