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事迹六篇 【篇一】 无论是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傍晚,还是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深夜,或是在雄鸡一唱、月明星稀的凌晨只要经过党政综合办公楼,你都会发现整栋楼里有一层楼灯最齐、最亮、最透明。不必想、不必问、不必怀疑,那就是组织部的灯。”一篇火遍网络的《组织部的灯》,道出了组工干部的艰辛与奉献。今日我们就来看一位 85 后组工干部的代表——**,她的组工故事。勤学上进 干一行钻一行 “不管做什么工作,要做就做精”,这是**对自己的要求。 与组织工作结缘,是偶然也是必定。2024 年**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文字功底。2024 年,在原头堂乡(现迎春亭街道)党政办工作的她写了两篇网评文章,被当时组织部调研组长看中,抽调至部里跟班学习。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需要,她利用一切机会,抢抓一切时间,虚心向书本学习、向领导请教、向老同志取经。她逼着自己每天至少抽出 2 个小时浏览时政新闻、阅读组织工作文件和前沿理论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周至少撰写 3 篇网评文章。短短半年多时间,她写了近百篇网评文章,多次被上级组织部门网评工作通报推举,陆续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湖南日报》《**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成为了全省组织系统骨干网评员。 随后,她又先后参加了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中心工作。2024 年 4 月,她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市委组织部遴选,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组工干部。 人们常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对于**来说,这种进步不是职务的升迁,而是责任的激发、境界的升华和素养的提升。刚调入组织部不久,调研组长就轮岗至另一个组室,组里只剩下**一个人“孤军奋战”。全面主持调研组工作,对她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她必须从帮着组长“打下手”,写点“小豆腐块”,转而独立起草各种领导讲话、经验材料、调研报告等综合文稿,对知识积累、逻辑思维、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组织工作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每一个材料都必须句句斟酌、字字推敲,更是让她“伤透了脑筋”。每次接到一个材料任务,除了反反复复、熬心耗血地推纲拉条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精神上的“折磨”。有时一篇稿子改来改去从 1 稿到 10 稿,可能到 11 稿又是一次“粉身碎骨”“挫骨扬灰”的大改。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挣扎与磨练,让她不断成长与蜕变,也让**市组工信息调研工作取得了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