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四篇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四篇 目录 TOC \o “1-1“ \h \u 29174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 1 1 4274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 2 5 9634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 3 9 3032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 4 15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 1 根据市委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的安排,我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之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通读后,总体感到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到 1976 年10 月“文化大革命”结束这 27 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多族人民,一是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框架开。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它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尽管这个纲领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它从内容、法律效力上均具有国家宪权的特征。1954 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时,继承和进展了它的许多基本原理。时至今,我们的国体、政体表述虽略有变化,但实质内容依旧得到了肯定和传承。二是为新中国未来进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1950 年 6 月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制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配、国家机构经济的节俭。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此后的解放土地改革,让农民成为了土地主人,1952 年全国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国营商业体系。为实现工业化,1951 年在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提出了集中力量进展重工业,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从 1953 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到 1956 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也基本完成。虽然在改造后期存在着要求过高,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问题,但历史最终证明,“党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