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进展。二、基本理念:(一)面对全体学生突出进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对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进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对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进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进展中存在的各种 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进展与规划问题等。(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三)采纳活动途径,提倡体验分享本课程提倡活动型的教学模式 让 学 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参加、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进展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育和激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进展。评价要 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进展促进老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三、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进展。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形成建 立在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适应、学习策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围绕这几个分目标,具体要达成的目标如下:一 学校适应1、了解 学 校 各 建筑和部门 知道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位置和功能。2、认识心理健康课程,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要求。3、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宣泄自己进入学校后的困惑,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二 自我意识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格特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