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做阅读笔记的(资料积累)我们作为老师,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学生要有一杯水,老师必须一桶水。那这一桶水怎么来,就要靠我们老师抽时间不断阅读、学习。但我们记忆力却不断下降,尤其常常听到班主任说,事情太繁杂,很多事情都记不住,学习后即使做了读书笔记,想用的时候却又忘记,想找笔记吧该用时又找不到了。怎么办? 很早之前余映潮老师推举过他的方法,就是自建仓库法,把自己收集到的学习资料分门别类的整理起来,然后根据资料做一个目录。等想用的时候,就根据类别去找。他这个方法很好,我也借鉴,但现在我们的资料很多都是电子版,所以我们就可以建立电子的资料仓库。于是我就这么做的。 我首先把我学习的资料分为 阅读教学类(记叙、说明、议论、小说、散文、诗歌、文言文、作文等) 家庭教育类 班级管理类 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进展动态 复习、考试、试题分析、试题讨论类 课题及相关材料 名师课例及教学设计 每次学了就把相应的电子稿放在各自类别的文件夹下。之后在见一个 WORD 文档,写一个资料目录。目录包括:资料题目、来源、作者、类别、时间,后面有个备注(里面可简要介绍文章内容、或者我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是电子文章的学习资料整理。 对于纸质文章,我也学习完后建目录(目录内容一样),并在本上做好笔记并用手机拍下来,通过电脑板微信、或者 QQ 上传到电脑,之后在放入相应的文件夹里。(实在重要的,就把所有的文章都拍下来。) 这样以后想用到的时候,现回忆大概的种类,在目录里索引,之后就能找到想关的材料了。只不过这种事情要坚持,用余映潮的话来说:积累资料可以上一位老师的个人身价“升值”,做得好,你就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我现在还不是专家,但是通过这种形式,我这个记忆力衰退厉害的老师,并不会出现上面年轻老师们提到的问题。这也算是“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的写照吧。只不过笔头换成了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