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 10 篇(原创) 1978-2024,在悄无声息中,中国走过了轰轰烈烈的 40 年,中国人见证了春风化雨的 40 年,40 年让中国的文化面貌焕然一新,骄傲面对新时代的世界潮流。 对中国和她的十多亿儿女来说,1978 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载入史册,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从此我们看到了中国以经济进展为核心的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 40 年,可无论是经济的进展还是体制的改革,最终汇聚到人民身上的表现,便是文化生活日新月异的变迁,是精神面貌前所未有的充实,是科学素养节节攀升的成果,也是新时代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重难返的进步。我们在这纪念历史的日子里,回忆了经济水平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大幅提高;同时更不应忘记,我们的文化环境让我们沐浴着更加民主、进步的春风。改革开放的 40 年里,文化的变迁并非仅仅是随着经济的飞速进展的附庸,它有自己独自的进展轨迹和鲜亮的历史事件作为时间轴上引人深思的记号。 而历史时间轴上第一处涤荡社会积久的诟病的节点,往往是文字所散发的思想牵动着社会的变革,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作为奔向新时代的号角。 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对时代思想文化现状的一次空前的质疑,让人们对“两个凡是”的真理产生了质疑,迈开了文化改革的首个坚实步伐。同年 9 月 22 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首演工人剧作家宗福先编剧的话剧《于无声处》,这部声讨“四人帮”的剧作迅速燃爆沪上;11 月 19 日,《于无声处》走进中央工作会议的会场,为参加会议的 212 位中央领导作专场演出。假如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是破冰的第一根钢锥,那么《于无声处》便是钢锥上奋力凿下的第一个铁锤,一同巩固了中央领导阶层对改革开放飘忽不定信心的同时,也为随后举国上下的知识分子思想界大讨论奠定了基调。 先声之后,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文化的变迁在多个领域齐头并进: 改革开放同年 12 月的伦敦,新中国在影视文化上终于有了世界瞩目的骄傲——动画片《大闹天宫》获得伦敦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此后四十年,中国影视业迅猛进展,有《红高粱》、《卧虎藏龙》、《霸王别姬》等国际获奖作品让国人激动不已,也有《西游记》、《还珠格格》等大众影视娱乐作品牵起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78 年《新闻联播》开播开启了中国特色的新闻播报,83 年首届春晚则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