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一、档案〔文档〕生命周期与连续体理论 1.文档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局限性。文档生命周期已经被视为一种理论,其概念是以提供操作纸质文档管理程序为框架和模型。该理论认为,文档不是静态的,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类似生物有机体的成长阶段与“年龄”之限。它们经受从出生〔文档创建或收集〕,成长为青年〔记录使用和维护〕,进入老年〔转移到档案库记录〕,然后死亡〔到期销毁〕的演化。文档的生命周期包括其当前使用和最终的命运,从产生到销毁的全过程。根据文档的内容和价值不同,档案会实行不同的保存期限,即寿命时间。而文档是档案的初始形式、生命之源,这是目前国内外专家注重文档管理的缘由之一,即在档案的生成阶段就把好关。紧接着,它历经创建、维护、储存、使用和处置等五种形式,形成一个完好的生命过程。同时在不同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工作要求,这是一个通过分阶段管理提升档案整体质量的过程。所以,每位档案管理者必需首先了解文档生命周期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有效管理能力。然而,文档生命周期描述的并非文件运动规律的全部[1]。近年来,生命周期的概念,始终受到很多负面的评论。首先,批判者指出,销毁不愿定是文档的全部归宿,有文档不“死”现象,即无限期保存,因为有持续的价值存在。其次,在“三种年龄”的生命周期阶段之间划分,极简洁凭借主观推断。其实文档的生命周期不是单向的从幼变老,而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价值的转变,会发生逆转和反复,生命形式可能会打乱。文档好比货币,可储存,也可重复循环使用,他们会产生恢复活动期,使用与存档可能会多次交替。生命周期模型不存在重复阶段,或者人为地省略某一阶段。再者,文档生命周期概念延续和记录之间存在人为的区分,由于单位经营宗旨和文档保存文化等缘由,专业视角之间档案和记录管理睬发生区分。此外,生命周期概念的批判者也认为,它过于集中记录物理实体的操作任务,特别是那些纸质文档的保管。纸质文档依靠规律结构,与纸质的物理存储相关联,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创新。 2.连续体理论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引入。而文档管理早在 20 世纪 80年月已快速引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档案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实践层面,产生了灵敏辩证的生命周期模型。这种新模型的发明,被称为连续体理论。该理论认为,档案和文档管理责任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文档有创建、修改、归档、使用等任意处理的权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