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传统文化修养与传承 在这个变革创新的年月,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正成为我们走出困惑、克服困难的一大力量之源。作为新闻工,更需要传承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心灵的养料,提升传统文化素养,确保新闻报道守正创新,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一、传统文化的润色让新闻语言更鲜亮精确更有生命力 新闻语言主要以事务语言的精炼、精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所以新闻语言和诗词文学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举例来说,新闻报道中常常需要引用古典诗词,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表达对世事沧桑、盛衰转变的慨叹……所以对新闻语言加以润色不仅直接关系着一条新闻的传播效果,而且会给受众学习和使用语言施以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行低估。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诗性情怀并不是一种理想主义,而是对工作有确定好处的人文情怀。它不仅能够关怀新闻记者坚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职业行为、抵抗不良风气,还能够关怀新闻记者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报道品位,做到既敬重新闻规律,又追求诗意情怀,从而促进新闻事业健康进展。 二、以多元化的视角将传统文化融人新闻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承载了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内涵。央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节日》就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的来历,用镜头呈现了人们共祝团聚、亲情与和谐之美,内容精练直抵人心。节目中通过不同人物在市井深处、古镇老街、寻常巷陌、田间地头对“节日文化”的表达表达,就如身历其中、感同身受。今年 9 月 22 日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长治日报》各专栏报道了全市各县区围绕丰收节举办的形式多样、具有地域特色、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庆丰收活动,文化性和时效性特别强。平顺县“花椒采摘节”“马铃薯丰收节”、黎城县“谷子开镰节活动”、沁县“茶马古道喜庆丰收”、沁源县“农民趣味运动会、黑山羊赛羊会”等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市农业农村建设风采,传统文化韵味融入其中,是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报道内容富有情感。在策划、采编这些报道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也受益匪浅,关注和表达传统节日的过程,也是我们了解和宠爱传统文化的过程,这样的宠爱悄然汇成一股暖流,温润我们的心灵。 三、紧扣时代主题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学如弓弩,才如箭簇”“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等经典词句,对于我们新闻工改进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