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 2024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 2024(一) 中国工程院对口帮扶澜沧县开展脱贫攻坚,开会商量由哪个院士来牵头这一重任。当时 60 岁的朱有勇毅然决然地说:“我最年轻,我来干!” 朱有勇带着团队来到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在村里建立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5 年来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基地示范推广种植冬季马铃薯等作物的过程中,他发现农村群众素养性贫困突出。于是他整合云南农大老师和澜沧职中老师团队,创办了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学员是来自全县各乡镇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农民,课堂就设在田间地头。从选良种栽种,到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从采收包装到产品推广,都由朱有勇等院士教授专家亲自授课。老师和学员一样,都穿着迷彩服。 “朱院士对农民和气可亲,没有架子,很多学员培训回家后,不仅自己种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还带动全村群众一起种,一起增收脱贫。”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说。3 年多来,澜沧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已开展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电子商务等培训班,培育了近千名致富带头人。 “我们是教书匠,没有钱,就把科技知识教给农民,教他们进展产业脱贫致富,没什么了不起。”朱有勇淡淡一笑说。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 2024(二) 中国工程院与澜沧县结对帮扶,朱有勇院士带来一支由 100 多名教授、博士组成的专业团队,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被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从此以后,他们走到哪,村民们就跟到哪儿。“他们可是上面派来的博士!别看我们才小学文化,天天跟在他后面,不都是‘博士后’啦!”就这样,贫困的小村庄里有了大批“博士后”。 “房子是新盖的、路是新修的,但村民的观念还是旧的。”由于长期闭塞,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 6 年,2024 年人均纯收入只有 1200 多元。 “这里并不是资源贫困,而是典型的素养贫困。越是这样,科技扶贫越能起大作用。”朱有勇和团队成员深化田间地头,快速开出“脱贫药方”——种冬季马铃薯。 此后的时间里,朱有勇 14 次来到蒿枝坝村,大半时间是在村里度过的。博士们居住的村民活动室被村民们称为“科技小院”。 2024 年 11 月,冬季马铃薯的种子落进了蒿枝坝的地里。2024年春天,密密麻麻的马铃薯排队“破土”。一算账,村民们两眼放光:平均亩产 3.3 吨,最高亩产 4.7 吨,总产值达 90 万元。仅用半年时间就让村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被村民们赞不绝口。 丰产的消息几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