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普通话和用字法律规范化在素养教育、常规管理中的要求一、素养教育(一)主要途径1.以品德课教学为主渠道,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讨论、提问、回答问题时使用普通话,注重培育学生普通话口语的能力,使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按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2.以舆论为先导,抓好校园的宣传主阵地 ,在师生中掀起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使用法律规范语、书写法律规范字、树立语言法律规范意识的高潮。3.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利用升旗仪式、班会、板报、广播等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二 )要求1.所有教育内容面对全校学生,所有教育活动要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语言文字法律规范标准。2.各项活动要求见《小学生思想品德操行考核实施细则》。二、常规管理 (一)要求1.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学期至少召开 2 次会议。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营造语言文字法律规范化氛围,主管领导仔细检查落实。3.校园设警示标语牌、永久性标语牌;在学校走廊、张贴有关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时提醒学生养成加强说普通话的意识;在教学楼、图书室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法律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法律规范汉字的氛围。 4.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法律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5.校名牌、室名牌及校徽、学校的公文、文件和校刊校报的刊头报头、学校的公章、印鉴、图章、自编自印的各类印刷品等用字必须法律规范标准。(二)教学管理1.老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家庭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等方面写法律规范汉字;每学期对老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2.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法律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3.加强对各类教材、教辅读物、讲义、试卷、教案等用语用字的法律规范审核把关。 4.语文老师应把普通话口语训练纳入教学计划,日常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三)师资管理 1.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老师条件,新老师上岗条件,老师继续教育内容。 2.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老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将普通话和法律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老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四)学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