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四型》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用一课时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 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然后诵读全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诤友、畏友、豁然、恍然”等词语的含义。2.了解作者。(二)过程与方法1.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了解文意。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学生慎重择友、择良友而从之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诵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二)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2.培育学生慎重择友、择良友而从之的意识。● 教学方法1.讲述法。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友谊的故事,或者典故、名言等,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心得。2.诱导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朋友的类型虽然很多,但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良友。3.讨论分析法。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分析,老师适当提示、明确。● 教学媒体投影仪、作者的图片及生平资料(见图片集锦和文本素材)●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投影显示:投影仪、《乡愁》(课文朗诵)(见音频素材)、作者的图片及生平资料(见图片集锦和文本素材)(讲授新课)投影显示:一、疏通字词恍然:形容忽然醒悟。畏友:自己敬畏的朋友。诤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豁然:形容开阔和通达,这里引申为明白。二、整体把握1.诵读全文,了解文意。给学生 5~8 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2.为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学生分析、讨论,老师提示、明确:板书:全文共 5 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朋友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第 2~5 自然段):具体写朋友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三、问题探究1.作者把朋友分为四种类型,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分析、讨论,老师提示、明确:第一种类型:高级而有趣。这类朋友既让人尊敬,又让人喜爱,只是可遇不可求。第二种类型:高级而无趣。这类朋友知识丰富,人格高超,但缺乏幽默感。第三种类型:低级而有趣。这类朋友极富娱乐价值,但少了修养和品位。第四种类型:低级而无趣。这类朋友既没有知识素养,也没有幽默感。2.本文在说理时有何特点学生分析、讨论,老师提示、明确:本文在说理时按先后顺序进行,条理清楚。作者运用打比方、对比等方法,并非说教,而是寓事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