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3篇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3篇_第1页
1/7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3篇_第2页
2/7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3篇_第3页
3/7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 3 篇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 1 篇 农忙 1942 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 他有个习惯,喜爱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按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 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忧他累坏了身体。 趁主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席慈爱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关怀,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自干才算自己的劳动。' 就这样,毛主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自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秀丽了。 二、有轿车不做延河畔响起的隆隆马达声和清脆的喇叭声,吸引着延安军民。警卫战士们更是有说不出的兴奋:"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老红军杨辛克,贵州松桃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后任抗大学员、八路军 129 师 358 旅教育干事、指导员、公安总局科长、豫西地区副专员、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省经委副主任。 1983 年 6 月,杨辛克同志向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车还是骑马而引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领导到哪里都是骑马或步行。 一位华侨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兴奋:"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可是没料到,在安排车时,毛主席提出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照看年龄较大的同志。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毛主席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 三、毛主席对毛岸英"约法三章'"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发的,假如他们也用毛泽东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田志芳,四川广安人。 1933 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到处长、沈阳军区后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3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