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阔民众所制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2.物质民俗:人民在制造和消费物质财宝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3.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4.语言民俗: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沟通系统。5.行业语: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别需要而制造、传承的一种同行用语,外行人难以明白其中含义。6.行业神: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7.祖师崇拜: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进行隆重的祀典。8.中人:在买卖交易中凭借经验和口才,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起一种“说合”的作用,并从中猎取酬金。9.行商:一种流动性的交易方式,没有固定店铺。10. 市声:分为“叫卖声”和“敲击声”两种,旨在传递商品信息,招徕顾客。11. 坐商: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12. 招幌:从事手工、服务等业者为招揽顾客、推销货物所实行的多种多样的形式,有音响、实物、文字及标志性等形式式。13. 四合院:华北地区民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14. 十姊妹:一种社会组织,由十位成员结盟组成,任何情况,如婚嫁、死亡、迁移造成的减员都不会影响该组织在名义上的存在,只有十位成员都死亡的情况下,该组织才消亡。15. 宗族: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16. 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原来是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来作为差等标志一家人分别与死者的关系,民间用五服的范围表示血缘组织的范围。17. 族谱:宗族共同体存在的文字形式,包括本族源流世系、族籍登记、先贤礼赞、界址墓图以及族规家训之类。18. 祠堂:根据昭穆供奉历代先人牌位的房屋,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祭祀,有专人看守。19. 族田:宗族重要的经济基础,是专门用于资助祭祀祖先或某位祖先的。 20. 合谱:两个宗族的族谱上所载的祖先相同,证明他们是同源分流,他们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