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舞,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舞,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 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 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第一课时已经会读会认会写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本节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逐步使学生养成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通过品读,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育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教学策略: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回顾内容。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设计意图: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劲、艰难。)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出示天都峰的图画)学生练读后指名沟通、老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三、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舞爬上峰顶。1、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画。指名沟通,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