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经理人内功修练心法中国现代化的开展,不仅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仅有鼓起来的钱袋,而没有文明的礼仪,仍然是个富而不仁的穷人。这样的民族仍将还是落后的民族。〞 可见,礼仪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礼仪标准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反复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行为方式固定下来。这种约定俗成的标准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着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第一局部:社交礼仪的构成前言 香港?亚州周刊?报道,五一黄金假期,大批中国大陆游客出境旅游,既显示了富起来的中国人的“阔气〞,也暴露了一些“富〞者的“不仁〞。这些有失风光的行为如“衣冠不整、随地吐痰、乘车不排队〞、“吸烟者也不管旅游景点和某些公共场合是禁烟区,仍然一烟在手,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雾,引来国外游客的讥笑〞等等,“真是把脸丢在国门外了〞。文章最后说:“应该说,中国旅游大军的主流是健康的,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欢送。但少数人的不雅行为冲击了国际文明标准和文化气氛…… 中国现代化的开展,不仅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仅有鼓起来的钱袋,而没有文明的礼仪,仍然是个富而不仁的穷人。这样的民族仍将还是落后的民族。〞 可见,礼仪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礼仪表达一个人的修养、表达一个民族的素养、认识的拥有量及其应用,一个人的礼仪修养水平,能使其行为举止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有助于人们获得交往活动的成功。 礼仪在实施过程中,包含施礼者和受礼者的双向情感沟通,充满着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最主要表达在施礼者与受礼者之间的互相尊重。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周礼〞。但我国传统的尊重主要强调对上级、长辈的尊重,即对身份、地位的尊重,“尊重他人〞的内涵比较窄。正因为如此,礼仪在古代一直只在上层社会中流行。随着社会的开展进步,这种礼仪方式也就失去了其社会根底。 现在我们对于礼仪的认识,接受了西方的平等尊重的观点,即对人的普遍尊重,包括对人的个性、地位、历史、外貌、性别、年龄、选择等的尊重。这是一种尊重互换,情感互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孔子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尊重礼仪的根本信条。 而要对人表示尊重,就必须约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