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优秀案例材料 我的扶贫之路魏学利,1974 年生,中小学一级老师,现在郑州市上街实验初中工作,担任八(3)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工作琐碎繁多。2024 年 6 月 24 日上午,身为班主任的魏学利同志,刚刚安排好学生的暑期工作,学生刚离校学校领导就安排他到教体局报到,进行扶贫工作。他二话不说,马上就到冯沟村报到,负责对贫困群众的教育资助政策的解释工作,几天以后,扶贫工作暂告一段落,本想着辛苦了一个学期,好好休息一下,谁知仅过了半天,他又被教育局领导安排到石嘴村参加教育系统扶贫攻坚工作分包联系上街区峡窝镇石嘴村六组胡保健一家并协助本校帮扶队员帮扶胡胜利、胡新法两家,就这样,他与扶贫有了不解之缘。 魏学利同志出生于峡窝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长期在农村生活,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孩子。在扶贫工作中,魏学利同志时刻用新时代教育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仔细贯彻上街区委区政府、上街区教体局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各项重大举措,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为上街区教体系统脱贫攻坚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的思想、农村传统的较为散漫的生活节奏以及悲观失望的传统观念,与帮扶户交心谈心,仔细跟他们分析致贫原因,鼓舞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也要自主发力,共同摘掉贫困的帽子。当了解到胡师傅年轻时学过木工,有一手娴熟的木工手艺时,及时鼓舞胡师傅利用上街区周边搬迁户回迁的大好时机,多接手装修中的木工活,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不忘农民苦,心系贫困户。一有闲暇,魏学利同志总是第一时间深化到贫困户家中,运用熟练的教学艺术和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在入户走访沟通中和贫困户打成了一片了解到贫困户最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并把这种想法反馈给上级,架起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2024 年在传统节日冬至到来前夕,他和学校班子一齐看望慰问帮扶群众,及时送去了冬日里的温暖,春节时,又帮助胡师傅家贴上对联,高兴奋兴迎接新年。今年,他又帮胡师傅儿子申领了汽车驾驶员补贴,及时为胡师傅两个孙女进行了 2024 年人口动态调整,及时通知胡师傅儿子儿媳参加人才招聘会,并未他们找到心仪的工作出谋划策。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他都及时到胡师傅家进行节日慰问,正是这些生活小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