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探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1〕资金来源渠道多元。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除此之外,还有上级单位补助、事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资金来源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涌现了诸多的政府融资模式如 PPP 模式、政府债券模式等。由于单位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导致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不断加大,也更为冗杂。〔2〕涉及范围广泛。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覆盖面广泛,有行政机关和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又各有各的行业特点。单位实施的业务活动,都与社会经济进展以及社会公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为单位工作任务的落实及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所以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3〕管理方法多元。行政事业单位的类型较多、各单位有着不同的业务性质和财务收支状况。出于对这些状况的考虑,国家制定了特地的财务管理方法。一是构建了适应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规则。为了满足部分行业特点突出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所需,国家还构建了行业化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二是制定了各种类别的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选购管理等。三是出台了各类专项资金管理方法,进一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要求进行了细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异样。具体表达在以下几点:一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种种缘由忽视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紧密联系,最终造成资产管理人员对账面信息模糊不清。有些单位资产管理权限不在财务人员手中,相互之间也不进行沟通协调,造成职责权限不明,资产购置随便,资产大量消耗或长期闲置,配置使用效率低下。二是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核算时,直接忽视了折旧核算环节,最终导致本钱核算缺乏真实可靠性,进而引起结余虚增和本钱低估的不良现象。三是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怠于管理或者怕麻烦,不情愿走资产报废的程序,该报废的资产长期挂账,资产价值虚高。四是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入账不准时或者根本不记入资产账,平常疏于管理,没有进行过清查盘点,使得资产流失状况时有发生。〔2〕财务制度建设与内部把握管理异样。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实施的财务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内部把握制度及体系均存在确定的问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权力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制约性薄弱,未树立正确的增收节支理念,只注重资产的配置与使用,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