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罪与罚》著名小说的观后感 600 字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观看《罪与罚》有名小说的观后感 600 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罪与罚》有名小说的观后感 600 字 1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罪与罚》的背景设置在 19 世纪 60 年月的俄罗斯圣彼得堡。19 世纪 60 年月,正是彼得大帝一心将俄罗斯引向西方进展道路的年月。在这样一个年月,有一批以《罪与罚》里的卢仁为典型的“60 年月人”。他们崇尚自然科学,在人类有限的理性和智慧中查找精神指教,即使是对艺术,他们也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指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他们信仰合理的利己主义,这是他们的辩证法。将他们的“合理的利己主义”进展到极致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 《罪与罚》里的卢仁曾经大言不惭,煞有费事地推介他的爱情辩证法:“科学告知我们,你爱人,首先只要爱你自己,因为世上一切都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你只爱自己,那你就会把自己的事情支配好,你的套褂才能保持完好。经济学的真理补充说,社会和人的事业办得越多,也就是所谓完好的套褂越多,那么社会的基础就越稳固,社会上的公共事业也就办得越多。所以我个人发财,也就是为大家发财,从而使得亲友得到的就会比一件破套褂更多的东西。这已经不是个人私下的馈赠,而是社会普遍繁华的结果……” 在这个年月,俄罗斯社会充满着自由主义、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浓雾。在这层深厚的迷雾中,仍旧有着俄罗斯民族传统的注重和谐、互信任任、倚重道德和集体的精神习惯。这两种在社会转型时期截然对立的精神特质,构成了《罪与罚》的时代基调。而圣彼得堡,则是彼得大帝一心学习西方,奋发图强的标本,连城市的命名都是西式的。 彼得大帝希望旧有的俄罗斯洗心革面,成为“新荷兰”,以西式命名方式命名的圣彼得堡自然成了俄罗斯接纳欧洲各种新思想的窗口,自然也就成了需要突出戏剧性、对抗性的《罪与罚》的标配舞台。 观看《罪与罚》有名小说的观后感 600 字 2 我还是特别推举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特别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假如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