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老年患者的安全与护理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而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老年患者是医院患者中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患者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的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1 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1.1 生理性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机率大大增加。容易跌倒一次或多次。(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黏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衰减,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长时间食量不足以致低钾,从而引起肌肉活动无力,活动中易发生跌倒。1.2 病理性因素(1)老年患者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应急适应性、协调性欠缺,易发生意外损伤。(2)老年痴呆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患者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日常活动中的意外损伤。(3)疾病对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影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等会诱发跌倒。如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扩血管药物出现头昏跌倒。(4)老年患者病多、身体差,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1.3 心理性因素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症、高楼住宅综合症,使得老年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很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1.4 药物性因素:老年人由于退行性变化,其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诸多病人病理生理因素使得老年人不能准确和按时服药,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了解老人困难,在执行过程中未遵循服药到口原则,如替老人打开药物包装,备水、及时督促服药等。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少服、多服、错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