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在路上议论文风景在路上谈论文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形容读书与学习需要勤奋努力,浅显易懂地用登山和划船这两种运动来类比读书与学习。 说起登山,我是很有阅历的。 杭州四周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山峰,我常去的有吴山、宝石山、玉皇山。想想登山的过程,还真的很像读书呢! 就说刚开头上山的时候吧,我浑身布满着力气,蹦蹦跳跳地往山上跑,轻松随便,有时候还不是循规蹈矩地一阶一步,而是两阶一步、三阶一步也不觉得吃力,跑得快了,父母还会关怀地叮嘱我“慢一点,当心摔跤!” 类比看书,在一班级甚至更小一些的时候,我觉得看书也是很轻松的。那时候的书大都是绘本,颜色丰富,图画悦目,文字很少,基本上是望图生意,很简单理解,书一般也很薄,稍稍一翻,已经结尾。有些书即使有些文字,文字也很简洁,一般没有什么生僻字。间或遇到一两个不熟悉的字,也能依据故事情节猜想出来这个生字是什么意思。 经受了登山的一段初始路程后,这时候呼吸开头有点急促了,腿脚有点沉重了,口也干了,汗也出来了,但是,我还是能连续向上攀登的,只是速度会降低一点。 读书亦是如此,从学校里学会了越来越多的汉字后,我阅读的书籍图画越来越少,文字越来越多。暑假里,我甚至开头看原版的西游记等书籍了。原版的西游记是明朝作家吴承恩所写,明朝的小说还是比较偏向古文的,常有古诗词夹杂其中,还有许多我们如今都已经不使用的词汇,这就像我登山的山峰有点曲折陡峭,需要用各种技巧克服各式各样的困难向上攀登。 世界上的山峰是各式各样的,有的险峻陡峭难以攀登,有的风景秀丽适合旅游。书籍也有各种类型,有的书籍理论严谨难度颇高,需要读者思索揣摩,潜心学习才能明白其妙,而有的书籍文学气息深厚,让读者随着的文笔体会个中情感,并不需要读者像阅读科学书籍一样苦思冥想。 一般来说,针对一般游客旅游要攀登的山峰,多半是风景绝妙但攀登难度不高,否则大批的游客可能就难以攀登,像专业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那样以登顶为目标的登山其实并不许多,对一般人来说登山的目的也不肯定就是山顶! 旅游其实是享受一种过程,登山的享受许多时候在于观赏沿路的风光。想象一下:浓密的树荫遮挡了毒辣的烈日,小鸟在林间叽叽喳喳地唱歌。清亮的溪流曲曲折折但是毫不留恋地往下流去,有时候还会顺路将落叶杂草带往下游。深深吸一口气,唇齿间布满着一股森林的草木暗香,让城市里来的人感受到一种完全不同于城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