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模版) 第一篇: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模版〕 王守伦: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2024 年 01 月 06 日 :王守伦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艺术素养教育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人才培育质量提高的期盼和关注,中国高校正在致力于艺术素养教育的改革。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胜利阅历,客观地查找高校艺术素养教育深化开展的制约因素,结合高校自身的艺术素养教育实际,找准存在的问题和缺乏,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是中国高校艺术素养教育取得成效的必定途径。 一 用自己的方式去思索就会发觉与别人不同的东西,用一副擅长发觉的眼睛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觉新的内涵、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自然生活中查找生命的契合点,作出对生活、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思索,提炼出感性形象,这就是艺术素养教育的基本动身点。敏锐的观看力,是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的新发觉,能提炼出自己的看法,是在瞬间捕获事物主要特征的力量。 给中国人留下了“世纪之问”的钱学森先生,对于艺术素养具有深厚的爱好,早年在美国留学时,就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汲取为会员。加州理工学院非常重视艺术教育,鼓舞理工科同学提高艺术素养。钱学森所在火箭小组的领导马林纳一边讨论火箭,一边学习绘画,后来成了一位抽象派画家。当听说钱学森懂得绘画、音乐、摄影等后,冯?卡门老师特别兴奋,说钱学森的这些才华很重要,比他自己还要强。 在中国,长期以来艺术学隶属文学门类。2024 年 2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决议,艺术学成了新的第 13 个学科门类。设置艺术学门类为中国艺术类人才培育供应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由此也可见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虽然具有艺术素养的人未必都能成为艺术家,由于艺术家还必需具有艺术修养,但随着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公布实施,中国高校掀起了探讨艺术素养教育的热潮。 二 从文献资料来看,多数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特别重视高校艺术教育。通识教育是美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思想基础,美国高校形成了重视艺术教育的传统。1945 年,哈佛高校《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提出,本科生所学课程的 3/8 为通识教育课程。2024 年,哈佛高校出台《特别工作委员会艺术专题报告》,突出强调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崇高地位。华盛顿高校的本科阶段设有“视觉艺术、文学艺术与表演艺术”、“个体与社会”、“自然世界”等三门学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