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 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动幼儿园实施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进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进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进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进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进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进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进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进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究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加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进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老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4、实施以进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进展状况、老师教育行为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并与改进措施相衔接,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进展、老师进展和幼儿园进展的有效机制.根据课程目标,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幼儿进展评价体系和方法,着重探究过程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