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者的服务理念 “中层管理者"处于中间的位置:在高层领导者之下,在部门所有人之上.与基层相比,中层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向高层领导申述自己的意见,接受高层领导的耳提面命,能更快、更多、更准确地获得那些为基层所广为关怀的诸如工资福利,人事变动、考核晋升、进展规划等方面的信息;与高层相比,中层对基层普遍有着更全面深化的了解,知道他们的所急所欲和对上级决策的真实态度,也可能更清楚组织的实际形象,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中层管理者既是组织战略决策的第一执行者,又是所在部门的直接管理者,同时还是整个组织体系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协调者.要在这几个不同的角色中伸展自如,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组织中最优秀的服务者。只要养成了服务的习惯与心态,中层管理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才能保持高涨的热情.才能得心应手。一、中层管理者的服务观念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职能是毫无疑问的,但假如把它的职能仅仅理解为管理,那就落伍了,学校中层管理者的职能应演转变.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要开动脑筋想一想,看我们能不能为学生、为教职员工、为所有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开展"一站式服务",或者让我们现有的服务方式变得更体贴人微?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关健在观念。假如简单地将“管理”理解为就是布置工作,发号施令,就是监督、裁判甚或小团体主义,那就肯定无法融入服务,无法转变职能。相反,假如我们的中层管理者都能意识到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最有效的管理和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服务的楷模,那么我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就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原本不胜其烦的工作可能变得轻松和有意义了;原来讨厌的部下也可能变得顺眼了;原来和自己别别扭扭的部门竟也顺畅多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把自己摆在服务的位置上,意识到在学校这个整体里人人为我,所以理应我为人人.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就简单多了,矛盾就少多了,管理自然就好多了。可能我们中的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有时部门与部门之间办事大累,无效劳动太多,有时候甚至眼看着人家出错也不吭声,这些都源于合作意识不足,或者心胸不够开阔,而服务观念恰恰与合作、气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中层管理者的服务技巧没有正确的观念指导,肯定搞不好管理,但是光有好的愿望而没有能力(技巧)支撑.同样不能搞好管理。既然管理就是服务,要让管理出成效,就需要掌握服务技巧.怎样才能练就过硬的服务技巧呢?我认为,一事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