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2024 ) ; 1.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 发热;3. 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4. 白细胞数量〉10×109/L 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5. 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以上 1—4 项中任何 1 项加第 5 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建立临床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 2024 ) ; 1. 支持、对症治疗;2. 经验性抗菌治疗;3. 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四)标准住院日为 7-1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 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 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满足入住普通病房治疗标准(见下),无重症肺炎表现者,进入路径.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进入普通病房:(1)年龄≥65 岁。(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慢性堵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近1年内曾因 CAP 住院;精神状态异常;脾切除术后;器官移植术后;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呼吸频率≥30 次/min;脉搏≥120 次/min;动脉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体温≥40℃或〈35℃;意识障碍;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 4 ) 存 在 以 下 实 验 室 和 影 像 学 异 常 之 一 :WBC>20×109/L 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呼吸空气时 Pa02<60mmHg,Pa02/Fi02<300,或 PaC02>50mm Hg;血肌酐(SCr)〉106μmol/L 或血尿素氮(BUN)>7.1mmol/L;血红蛋白<90g/L 或红细胞压积(HCT)<30%;血浆白蛋白〈25g/L;有脓毒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