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 384——前 322 年 ) 是古希腊知识渊博并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继柏拉图之后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他以较为现实的态度和实证科学的方法讨论人类的教育问题,将古代西方教育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一、生平与世界观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古代希腊,从小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 ,17 岁时来到雅典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 , 师从柏拉图达 20 年之久。柏拉图死后 , 他离开学园周游各地。 42 岁时 ,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王的邀请, 担任年仅 13 岁的王子亚力山大 (Alexmdms) 的老师。公元 前 335 年 , 当亚历山大继任主位时 , 他毅然返回雅典 , 创办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博学的思想家。他讨论了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经济学和教育,几乎在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有丰富的讨论成果。据说他的著述共有 400 多卷,主要是他在吕克昂的讲稿.其中与教育相关的主要是《伦理学》和《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和心理学以其灵魂学说为基础。他认为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灵魂包括非理性和理性。前者指欲望、本能、感觉;后者指思维、推理。人在婴儿时期犹如一块白板,在外界事物刺激下产生的感觉是认识的起源。但由感觉所得的经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的理性灵魂具有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人的理性灵魂又包含被动的理性和能动的理性.前者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进展起来,并随身体的死亡而消逝。能动的理性则不以感觉记忆的进展为基础,也不随身体的死亡而消逝,它来于神又归于神。 在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中有强烈的唯物主义倾向和辨证法因素,但最后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社会政治学说和伦理学说。他认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而总认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而总是处在一定的家庭、部落和国家之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犹如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国家婴培育人成为有美德的公民,使其过上有德行的幸福生活。亚里士多德把伦理学看作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它讨论人行动的法律规范.他把美德分为行德和知德。这些观点为他的教育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二、论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 ,总结历史经验 ,把教育当作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最重要的手段。他认为 ,国家政治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城邦的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