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一、业务模型运输设备资源管理: 运输设备资源主要包括,运输工具如车辆、船舶以及航空运输设备等.其中所要管理的元素有运输能力(包括装载体积重量)、运输速度(小时公里数)、能源消耗计量等.对于运输业务,还包括运输业务的外包服务,因此运输资源还要包括运输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运输线路管理:根据运输企业以及运输服务特性不同,分为区域型运输管理、线路型运输管理和混合型运输线路管理。运输线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建立运输服务区域数据库,并通过对这些数据库的引用并采纳一定的算法设计合理的运输线程和运输站点序列。因此,对运输区域的描述是运输线路管理的基础。运输线路的属性主要包括运输目的地的坐标,经过站点之间的距离、通畅能力值等。其中通畅能力值是未来进行优化处理的基础。一般通畅能力值由以下几个元素构成:(1)。 站点之间的路径流量(一般可以通过政府的 GIS 系统获得),以及高峰流量等信息(2). 站点之间发生事故的概率(3)。 高峰时间流量通畅能力与运输工具有关,因此以上元素必须根据不同的运输工具分别设定.人员管理:在运输管理系统中,人员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运输作业来说,尽管系统给定了优化的运输路线,但在作业实况中,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而有经验的驾驶员和没有经验的驾驶员在处理这些意外情况时会表现的不一样,得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有经验的驾驶员的人力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如何合理的进行作业人员定岗和任务分配将直接影响到运输作业的完成质量。人员管理主要是对人员属性的管理,属性的科学描述为业务分配的合理化以及优化人员组合提供了数据基础.驾驶人员的属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元素决定:人员的基本属性(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住址、联系方法等);人员的技能属性(驾龄、驾驶证级别、工作经历、作业区域历史、事故历史等信息);人员的成本属性(工资、津贴、奖励等).客户管理:运输管理的需求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物流公司的运输需要(2). 厂家的送货需求(3). 最终用户提货以及送货需求其中物流公司主要是指第三方物流,包括货代企业.这些公司通过两种途径解决运输问题,一是通过自身的运输资源进行,二是外包其部分运输服务,在这方面,货代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运输管理系统的客户管理主要是针对运输服务的需求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这些需求分别提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运输服务.运输订单管理:运输服务是通过运输需求来驱动的,运输订单是需...